11月9日,李冰在自己的作业室里整理金镶玉制品上的金属碎屑。
河南省郏县金镶玉制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前史悠远持久,独具文明内在和艺术价值。据介绍,金镶玉制造技艺原为对有瑕疵或破损的玉石、茶具等器物,用铜、锡等金属丝片进行粉饰、修补的镶嵌工艺,后来慢慢地开展成为在陶瓷、紫砂等器物外表镶嵌不同金属(或合金)图纹装修的共同工艺。
作为非遗技艺传承人,河南省郏县姚庄回族乡三郎庙村的李冰在承继祖传技艺的一起,不断探究和改善金镶玉制造技艺的运用资料和工艺技法,在坚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活跃融入时代特色。从艺近30年,其著作屡次获奖并远销国内外。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李冰地点村庄树立金镶玉工业园区,选用“公司+协作社”的运营形式,经过展会推介、校企协作、研学游览等多种行动,不只促进了非遗项目的维护与传承,还带动了周边乡民作业,强大了村集体经济。
11月9日,李冰(中)在自己的作业室里向来访者介绍金镶玉著作。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这是在郏县金镶玉展现馆拍照的金镶玉著作(拼版相片,1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1月9日,李冰在三郎庙村的金镶玉制造技艺研学基地查看展架上的金镶玉著作。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1月9日,李冰在自己的作业室里对金镶玉制品进行打磨。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1月9日,李冰在自己的作业室里制造金镶玉著作。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1月9日,李冰在自己的作业室里制造金镶玉著作。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1月9日,李冰在自己的作业室里制造金镶玉著作。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1月9日,李冰在自己的作业室里制造金镶玉著作。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11月9日,李冰在自己的作业室里制造金镶玉著作。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